“抖音”短视频中的音乐传播创新

【摘要】媒介融合是当前媒介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短视频在互联网上流行起来。 因为技术的变革,音乐开创了通过短视频进行交流的新场景。 视频音乐的融合满足了用户对美好生活积极表达的需求,成为目前最具代表性的融合。 中等的。 根据可承受性()理论,以今日头条旗下音乐创意短视频应用“抖音”中的音乐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音乐传播在短视频发展中的作用,找出创新之处。短视频音乐的发展路径、方法以及应避免的误区,为类似应用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可供性(); 短视频; 音乐交流

一、研究背景

(一)真实背景

近年来,在互联网上流行的短视频因其体现出“生动性、观赏性、亲近性”的特点,成为一种具有较强社交属性的休闲娱乐方式[1]。 据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为78.2%[2]。 从平台上来看,今日头条旗下的音乐创意短视频应用——“抖音”是目前最流行的音乐短视频应用。 2018年抖音数据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抖音国内日活跃用户达1.5亿,月活跃用户超3亿。 平均每个人每月使用抖音 13.5 天[3]。 抖音的使用保证了“抖音”的活跃指数,全民进入短视频时代。 因此,笔者以“抖音”短视频为例,探讨音乐创新对于音乐短视频发展的重要作用。

由于信息爆炸、信息焦虑甚至信息枯竭,各种新媒体试图超越文字和图片,通过更具吸引力、更容易理解的视频来争夺网民有限的注意力[4],音乐短视频应运而生。在适当的时候。 音乐短视频的流行离不开视频中真实场景的再现,满足了观众日常生活中自我表达的需求。 作为内容丰富度高的媒介,音乐短视频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 它融合了文字、图片、声音等媒体的优点,满足了受众在注意力分散、时间碎片化的现状下对媒体使用的需求。 需要。 基于音乐短视频中音乐与视频的共生性和陪伴性,音乐短视频的流行使得音乐的广泛传播成为必然。 音乐短视频中的背景音乐不仅能吸引观众,还具有陶冶情操、道德教育、促进和谐人际交往等多重功能[5]。 重要部分。

(二)理论背景

“”是由英文翻译过来的,又被译为或者功能可供性等。“”能够很好地体现和描述短视频传播中音乐的功能属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以这里我们用“” ”是翻译。 概念是直接感知理论的核心概念,最早由吉布森于1979年在《视觉感知生态学方法》中提出[6]。

吉布森是20世纪视觉感知领域最重要的生态心理学家之一。 他认为感知是人类与外界接触的直接产物。 它是外部物理能量变化的直接反映,不需要思维的中介[7]。 它是一种关系和倾向,他用它来描述“环境可以向行动者提供某种东西”的性质,或者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8]。 这种可供性强调直接感知,无需事先进行综合分析、调解和内部处理[9]。 吉布森认为,可供性的存在独立于行为者的经验、知识、文化甚至感知能力,因此可能存在存在可供性但缺乏相关参考信息的情况[10],特别是当与环境交互时可供性其参考信息存在于过程中,行动者可以直接感知可供性[11]。 1988年,诺曼将承受能力引入设计领域,并在《设计心理学》一书中进行了介绍和解读。 诺曼提出了两种可供性:一是物体本身具有“表明它是如何使用”的属性,即吉布森所指的真实可供性;二是用户感知到的物体的暗示性品质[12] 】,即感性可供性。诺曼提出,知性可供性更重要。比如,当你听古代音乐时,你能立即想到古代场景,不是因为这首歌是在古代创作的,而是因为歌词而其中所使用的音乐、乐器音色的音乐元素、乐器形状的物理特性,都能激起人们怀旧的情感。

2017年,潘中党教授首次将可供性概念引入中国新闻传播界,赵玉祥学者进一步拓展可供性理论并将其应用于移动音乐APP的研究,系统地构建了可供性在移动音乐APP中的应用。音乐信息的行为。 该研究理论框架为支付能力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本研究中不同维度的可供性可以支持用户与不同层次的音乐信息的交互行为[13],为后续音乐设计和体验的行为可能性和局限性提供了基础和参考,同时也为后续的音乐设计和体验提供了基础和参考。也为我们研究音乐短视频提供了一个新的、有益的视角。

2、短视频音乐传播的可承受过程:界面构建与意境营造

可承受性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并不完全由技术或自身决定,而是通过具有特定意图的人与具有特定暗示性的环境或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14]。 从这个角度来看,交互性是可负担性实践的重要主导因素。 “抖音”通过播放界面的诸多触发组件抖音音乐榜,形成了受众自我呈现需求的可供性。 可供性使用户能够采取自然、本能的信息处理方法与对象进行交互[15],通过用户与界面的交互,可以实现音乐传播的参与和创新。

(1) 技术变革:接口建设的可承受性

高速信息通信技术提高了短视频传输速度,便捷的制作技术降低了短视频拍摄门槛,智能通信设备满足了移动场景的播放需求。 技术变革鼓励用户使用音乐短视频通过界面构建​​主动呈现日常生活。 基于短视频与音乐的关联,音乐所蕴含的互动功能带动了短视频的快速传播。 “抖音”音乐短视频中的可承受性和界面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动播放。 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中,音乐呈现与短视频播放是相伴相随的关系。 将屏幕内容显示在文字之前的界面设计,减少冗余信息的干扰; 沉浸式全屏播放的交互设计和全新的感官体验,很容易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并带动用户的身体有节奏地移动,视频带来的真实感和临场感可以实现用户的协调和适应。用户向现场环境传输音乐。

音乐介绍。 首先,在“抖音”平台界面的左下角,有每首音乐的来源和音乐类型的简单文字说明。 原创音乐将标注原创标识,方便用户搜索和使用原创音乐。 其次,右下角动态音乐符号的设计对用户形成了参与的暗示。 通过对动态音乐符号的处理,完成意境的创作,实现音乐与用户的有效连接。

向前。 用户将转发自己喜欢的视频内容并将其包含在自己的主页中。 “抖音”平台依托今日头条独特的算法推荐优势,通过用户的转发行为来提高视频传播的渗透率。 音乐是短视频的共生元素,转发行为触发了音乐在开放网络空间的嵌套式传播。

评论和点赞。 评论和点赞是短视频内容生产者与用户双向互动的有效渠道,也是用户向内容生产者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大量的评论,尤其是正面评论,会激发内容生产者的积极性,增加音乐使用的频率和类型。 其次,优质内容与音乐的互补呈现,会获得大量用户的转发和点赞。 基于用户的从众心理,视频、音乐会被快速模仿和利用。

(2) 意义外延:文化认知中的可供性

现象学社会学家舒茨认为,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者会按照某种自然本能的态度,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以一种“自然”的潜意识方式处理各种情境。 这就是可供性在文化认知中的体现。 当人们遇到新事物时,相同文化背景的用户对某些图像有共同的理解和理解,即文化中的可供性帮助人们对新事物做出快速、直接的判断[16]。 以文化背景为纽带的音乐意义的延伸是短视频音乐传播的重要特征。 比如“抖音”的原创歌曲《生僻字》,纯粹的歌词和旋律只是最简单的情感表达,而生僻字背后的汉字文化元素的融入,延伸了歌曲内容的意义,激发了人们对生僻字的兴趣。用户与内容生产者之间产生文化共鸣,满足用户对音乐的情感需求,实现中华文化知识的深度传播和普及。

文化可承受性在影视剧主题曲中的运用也是短视频音乐传播的一大亮点。 基于相同文化背景下建立的互动和社交关系,积极促进普通用户在社交关系下有效提高对歌曲所传达的诗意的理解。 文化信息的认知效应可以通过音乐短视频强化民族文化认同。 例如,影视剧中的主题曲《知否》,在大众对诗歌文化的共同文化认知背景下,以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为蓝本,将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呈现方式更加现场化、代入化,各类原创音乐版本层出不穷。 相同风格的歌曲在“抖音”平台被改编演唱或用作背景音乐的次数超过百万次。

(三)模仿制作:情感意境的可供性

总体而言,“”平台的组件设计中,整体布局以黑色为主,但最重要的释放功能按钮为白色,以便用户清晰识别释放按钮的功能,快速创作音乐短视频; 播放界面上的“快照”按钮可以快速点燃用户参与短视频创作的热情; 在编辑合成界面,依托“抖音”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形成音乐热搜榜、新歌榜等19个音乐模块的榜单。 交互设计为用户提供编辑工具和直接使用指导,方便创作多样化类型的音乐,丰富音乐传播生态。

可供性理论关注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互动。 短视频中音乐的可供性主要是通过情感意境的配合来提取的,情感意境的书写离不开模仿生产,而原创音乐是模仿生产的主要对象。 模仿生产的动机我们可能会从模因中获得灵感。 模因主要是通过模仿来复制、传播和发展的。 正是因为模因的存在,吸引用户大量播放短视频并纷纷模仿[17]。 “拍摄同一个项目”和“参与”两个组件触发了视频和音乐的模因,基于用户模仿短视频中的行为或场景的内容生产行为,促使音乐陪伴不同阶层的用户,群体、年龄段视频大面积、多层次、高效率传播已成为必然趋势。 这种模仿生产行为消除了内容生产者和用户之间的界限,调动了用户参与和创作的积极性,驱动用户从基于观看、点赞和评论的弱互动转变为基于兴趣的模仿社交互动的强参与。

从“抖音”平台来看,短视频中9.4%的BGM(背景音乐)来自于原作。 比如《佛系少女》、《不凡人物》、《忘记河流》、《学喵》、《海藻舞》等魔幻的“抖音”原创歌曲,魔幻的音乐旋律和简单易学的舞步通过同款风格的用户模仿,迅速传播到各行各业的用户,已有超过百万用户点击使用。

3、可供性在短视频音乐传播中的作用

在音乐短视频的应用中,短视频和音乐是互动的、相互依存的。 短视频的发展是音乐传播的前提,音乐传播是短视频发展的目的。 音乐短视频通过低门槛、快速制作,扩大了音乐传播受众群体。 短视频的媒体属性优化了音乐传播方式,而音乐的创作、加工和利用则提升了短视频内容的价值。

(一)在线深度参与学习

该原理提出的环境信息在于隐含目的的呈现,而不是用户的行为干预[18]。 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直接从环境的交互中感知可供性,从而采取行动并获得经验。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分析可供性在短视频音乐传播中的作用。

首先,与长视频复杂、周期长、成本高的制作方式不同,“抖音”短视频的长度、便捷性、低成本要求内容生产者高度浓缩信息。 一方面,短视频内容叙事紧凑、快速易懂,另一方面,主音乐旋律与副歌易于学习。 “抖音”中的内容仍属于一般泛娱乐内容,知识、泛信息需求旺盛[19]。 可见,垂直内容蕴藏着流量空间,这是用户基于承受能力获取知识和经验的前提。

其次,短视频中的音乐是连接用户与可供性的重要中介。 基于音乐中文化感知的可供性,文化元素改编的音乐成为用户之间情感联系和意义联系的纽带。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古诗词中固有的文化属性,通过弹奏琵琶的舞蹈动作与高潮副歌的音乐旋律的融合,让使用者体会到舞蹈、音乐和诗歌的深层无意识。多重刺激模仿学习,基于“娱乐社区”的个性化推荐机制,《琵琶行》成为舞蹈爱好者创作视频时选曲的具体目的,并具有舞蹈的特殊指示。 形成了以《琵琶行》为主题的专题,形成了舞蹈娱乐+知识传递+兴趣社交的传播模式,实现了知识和一般信息的无意识传播和在线深度参与学习。

(2) 扩大社交网络

孤独、焦虑是社交网络中短视频用户典型的情感体验。 社交性、互动性是“抖音”音乐短视频平台的重要属性。 短视频中音乐的赋能帮助用户突破知识与经验之间的鸿沟,以音乐兴趣为纽带,激发用户对短视频创作的热情。 促进陌生人社交向熟人社交转变,增加内容生产者与用户之间的粘性。 对于用户来说,用户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音乐短视频关注发布者,满足其社交深化的个性化需求; 对于短视频内容制作者来说,自己的生活情境构成了他们对音乐的独特喜好,音乐是自己心情和喜好的外化,而“抖音”中背景音乐的呈现则是对用户自身喜好的回应和配合。 短视频的社交属性为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通过短视频的连接,具有相同音乐兴趣的爱好者可以通过音乐的暗示进行互动,建立一个以音乐为纽带的弱社交网络。 关系使得建立线下人际关系、扩大社交网络成为可能。

(三)实现音乐的全景创新

在以短视频为主的网络公共生活中,大量用户从网络空间的角度关注创意的本源,衍生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各种媒体形式传播和传播,促使用户采取不断丰富的创新行为。 “全景创新”。 “抖音”平台是一个开放、充满活力的网络公共空间。 它通过网络的匿名性来瓦解和重构用户的身份。 音乐短视频的分发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传播到各个领域,使用户能够从空间角度使用和传播音乐短视频。 “抖音”平台以内容为载体,以用户为基础,以话题为中心,开展“抖音”挑战模式,通过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人群,针对同一话题,创作新鲜、流行的创意音乐短视频,其他观众会模仿话题榜排名靠前的视频,引发二次创作。 音乐短视频延伸至各类媒体应用场景,实现音乐传播创新全景。 “”平台上的明星“盈和毛毛姐姐”在原视频中说“嗨哟”。 经过创意改编,衍生出表情包、动画、歌曲等多种媒体形式,以及不同风格的音乐。 ,《好嗨哟》通过“抖音”平台的病毒式裂变和高渗透、高粘度进行传播。 面向大众生活的音乐创新已成趋势,草根音乐人才和优质音乐IP不断涌现。

(四)寻求传统文化的回归

“抖音”短视频中用户的社交是一种快餐式的极简社交,强调兴趣导向,突破功利和阶级鸿沟,寻求娱乐社群。 当前抖音音乐榜,寻求传统文化回归正在成为全民共识,但知识和文化素质的差异却成为公众认知传统文化的障碍。 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挑战赛,是娱乐社区化兴趣和社交方式的极致运用的体现。 极大地调动了用户参与创造的积极性,丰富了交流的内容。

比如,在“抖音”挑战赛中推出“国风原创项目”,建立了以国风音乐为主题的兴趣社区。 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用古风音乐烘托短视频播放的场景氛围,搭配汉服、古代文字、舞蹈等传统文化元素增添意象感,引起观众情感共鸣,吸引具有相似或相同兴趣的用户积极参与短视频创作。 这一动态过程打破了大批人将汉服等同于奇装异服的误区,实现了汉服、古装舞蹈、诗歌等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目前浏览量已超过12亿次,提高了用户的认知度。对汉服的理解。 传统文化意识构建了观众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形象感和认同感,再现了传统文化的风采。

4、可供性理论视角下短视频音乐传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音乐使用的授权与侵权

可供性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是促进用户无意识或本能地使用音乐,从而产生音乐的附加价值。 在“抖音”短视频的音乐与视频双向发展过程中,音乐的使用和消费实现了视频内容的快速传播,进而催生了点赞、打赏等盈利行为。 由于音乐与视频密不可分,在版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环境下,这种营利行为是否构成对音乐使用的侵权,成为社会、平台、个人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我国目前对于音乐短视频的版权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界定,也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 目前短视频平台的音乐版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如何界定和监管侵权行为。 “是否有利可图”是判断是否侵权的界限。 判断内容产品是否侵犯版权人的核心依据是用户是否依靠版权获得了利润[20]。 在“抖音”平台上,模仿制作是音乐短视频内容的重要来源。 目前,不少商家利用“参与”、“拍同款”等功能,对音乐进行再加工、再创作,以达到盈利的目的。 这种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无论是界定还是监管都是一个难题。

其次,对于短视频平台或个人来说,音乐的授权使用问题也值得关注。 音乐的授权使用属于版权问题,而决定版权交易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交易成本的高低。 成本越高,交易越容易失败,反之亦然,越容易成功[21]。 短视频中音乐的使用实际上是一个版权交易的过程。 从内容制作的角度来看,用户可以在音乐库中搜索喜爱的曲目,并通过方便快捷的编辑和使用方式快速编辑原创音乐。 适应; 从内容消费的角度来看,个性化推荐机制导致大量用户为了获取粉丝而抄袭模仿流行原创音乐。 总体而言,短视频中音乐的交易成本较低,是音乐未经授权使用的重要原因。 因此,短视频平台应强化版权意识,获得原创音乐的使用授权,并对改编歌曲的使用进行监管。 利用音乐的可承受性,实现音乐功能的认可,使其成为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二)优质音乐IP与媒体社会有机互联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新的媒体社会,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媒体影响力向社会的全方位渗透[22],而短视频是最具代表性的媒体形式。 优质音乐IP与媒体影响力相辅相成。 优质音乐IP是社会媒体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影响力为优质音乐IP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从可承受性理论的角度来看,优质音乐IP的核心要素是直接解决其精神和价值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注重音乐本身的内容和功能而不是传播渠道。

“抖音”短视频呈现了媒体社会中“人人都是媒体”的自媒体本质特征。 自媒体造就了电子媒体人的崛起[23]。 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电子媒体人是媒体社会的传播主体,也是短视频中优质原创音乐IP的UGC(用户生成创作)主体。 “抖音”用户又称电子媒体人,可以随时发布、接受和分享原创的优质内容。 从目前趋势分析,原创、优质内容是短视频行业平台竞争的关键因素。 基于大量的电子媒体专业人士和“抖音”的粉丝效应积累,原创优质音乐IP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音乐媒体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优质音乐IP具有被再创造的潜力。 优质IP的衡量标准不应该是粉丝的短期消费,而是基于长期的审美体验。 它是一种具有跨媒体适配和适配潜力的文本结构[24],“抖音”短视频是一种融合媒介。 其原创音乐IP不仅适用于短视频的背景音乐场景,还适用于电影场景、电视剧场景、动漫场景、游戏娱乐场景。 新的重构能够贴近社会的实际需要,跟上公众价值取向的变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抖音”中流行歌曲的翻唱和经典老歌的改编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基于词曲改编,让用户在无提示的情况下感受到音乐的价值,通过老歌新唱实现优质音乐IP的二次创新。 这些改编音乐走进了KTV,同时在电视上也能找到,实现了优质音乐IP内部供给创新与外部需求应用的有机结合。 因此,优质音乐IP的开发,必须注重在自媒体化的社会环境下全媒体、多平台、多渠道的有机互联,实现原创音乐的深度发展。音乐IP。

笔记:

①指示性():假设性状,受环境委托,或称为直观功能、预设用途、可操作提示、负担等,指某物品实际用于什么目的,或者被认为是用于什么目的。 也就是说,在该物品的某些方面,它具有使如何使用它变得显而易见的特征。 例如,门提供“开闭”的功能,椅子提供“支撑”的功能。 人们学习如何使用事物,部分来自认知心理学,部分来自事物的外观。

参考:

[1] 夏德元,王怀春,桑子文。 短视频:风口有多大? 多短合适? [J]. 媒体评论,2017(7):46-48。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3]秒针系统&海马云大数据:2018抖音研究报告[EB/OL]。 。

[4]邓建国,张琪. 移动短视频的创新、扩散与挑战[J]. 新闻与写作,2018(5):10-15。

[5]简福平. 论高校音乐欣赏课程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的作用[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100-102。

[6]JJThe to [M].:1979.

[7] JJ世界论[M].: 1950.

[8] 徐晓峰,高英. 支付能力评价体系研究及其在服务设计中的应用[J]. 装饰,2015(2):108-110。

[9]、MT与:安之[J]. , 1992, 4(3), 173-187。

[10]赵玉祥,朱庆华。 A Study on the of in the Stage of Media [J]. of , 2013, 32(10): 1099-1111.

[11], JJ and Pick, AD An to and [M]. Press, New York, NY, 2000: 220.

[12] Gu Rong, Mu . and its in [J]. , 2015, 36(6): 59-62.

[13] Zhao , Xue Xiang. and of in Music App User : Based on Data [EB/OL]. Forum, 2019 [2019-03-06].

[14]., texts and [J]., 2001, 35(2): 441-456.

[15] Wang Xuan, Yao Jun, Niu , Liu . on Based on [J]. , 2015, 36(12): 99-103.

[16] Meng , Xiao Dihu, Liao . -based of of [J]. , 2017, 38(6): 52-56.

[17] Ren . and : of Users [J]. Young , 2018(26): 109-110.

[18] Gao . on and Its in [J]. New Art, 2015, 36(4): 124-127.

[19] CSM Media : 2018-2019 Short Video User Value [EB/OL].

[20] Si Si. On the of Music on Short Video [J]. of of and Law, 2018, 20(5): 113-121.

[21] Zhao , Zhang . on music in [J]. Music , 2018(3): 101-105.

[22] Xia . The rise of media : the of and the of the and media [D]. : Fudan , 2011.

[23] Xia . The Rise of Media in the Era and the New of [J]. , 2009, 41(9): 21-27.

[24] Chen , Qiu . Media logic of high- IP from the of [J]. of : and , 2018, 33(4): 163.

(Liu Bo is a of and at the of , and Art , of for and ; Xia is a at the of , and Art , of for and , of the and and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新动力营销圈 » “抖音”短视频中的音乐传播创新

赞 (0)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